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安徽省铜陵市委迅速行动、精心组织,集中开展“进户、访企、走村、解难”专题走访调研,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坚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求突破,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开展了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的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实落细见行见效。
上下合力推进 掀起学习热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意义重大。市委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市委书记丁纯担任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并要求“谋深谋实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以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成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抽调相关单位精干人员在市委宣传部集中办公,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市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会等先后召开,传达学习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制定印发《铜陵市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研究部署落实措施,交流学习经验做法,不断将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市党的理论政策百姓宣讲员、大鼓书艺人吴福东和方继美来到枞阳县钱桥镇朝阳村给村民演绎他们的新作《学党史 守初心》。王章志 摄
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市委宣讲团和市级“五大”宣讲团,分赴县区和有关系统开展示范宣讲118场。以“头雁先飞”带动“群雁齐飞”,成功举办市“举旗帜?送理论”微宣讲竞赛、市党史知识竞赛。铜陵市代表队荣获全省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一等奖。截至10月底,县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800余场次,3424个党支部(党小组)召开了专题生活会,2631名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上党课,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4000余场次。
强化督导,成立8个巡回指导组,创新性地制定“一听、二看、三问”的巡回指导工作方法,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开展督促指导,并通过现场走访、督查指导,召开协调会、见面会、建立微信工作群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深挖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在今年“十一”假期,位于义安区胥坝乡群心村的“渡江第一船”登陆地遗址迎来了参观“小高峰”,每天有超过200人到此缅怀革命烈士,传承红色精神,厚植爱党情怀。
小学生认真聆听讲解,被渡江战役展现出来的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所感染和感动。陈晨 摄
“2013年10月,由群心村出资修建了解放军‘渡江第一船’雕塑。雕塑高11.75米,由底座、芦叶和帆船三部分组成……”随着讲解员娓娓道来,72年前铜陵作为渡江战役主战场之一的情形展现在参观者眼前。“如果没有百万雄师过大江,没有解放,就不可能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美丽新生活。”群心村村委会主任陈琎说。
连日来,每天都有参观者到“渡江第一船”雕塑参观。他们中有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有高校的学生党员,还有中小学生、社区老党员……参观者认真聆听讲解,被渡江战役展现出来的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所感染和感动。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铜陵市深入挖掘市内各种红色资源,以红色资源为载体,集中发掘、改造、提升一批红色展览展示平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运用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先烈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铜陵市还整合不同时期“红色旧址”60余处,精选渡江战役铜陵第一船登陆地遗址等12个红色平台,规划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组织第六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实地考核,命名19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第二课堂”。
铜陵市举办铜陵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老报里的正风肃纪反腐”老报纸展等特色红色活动。组织编印《中国共产党铜陵历史》《中国共产党铜陵百年大事记》,摄制《江南解放第一城》《铜陵市中小学生讲红色故事》《童长荣》文史影像片,创作出版《血色初心》长篇历史小说等主题文艺作品,组织“党员先锋谱”采写活动,写好党员先进典型的时代风采和先进事迹,创排大型红色题材黄梅戏《开花的稻秸垛》等一系列红色题材的精品力作,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推深做实。
聚焦民生短板 办好民生实事
胥坝乡卫健办联合乡文明实践所、民政办、老年委和关工委等单位上门慰问高龄老人。沈卫蛟 摄
“在家门口的银行网点就可以办理社保业务,这个服务真方便。”近日,在中国农业银行铜陵分行营业部“社保·银行一体化”服务窗口,市民王红芳不一会儿就顺利完成了个人社会保险参保证明的查询和打印。铜陵市首个“社保·银行一体化”服务窗口的正式揭牌,标志着“社保 银行一体化”社保经办服务新模式正式启动。
铜陵市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市委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围绕重点任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立足工作实际、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和“解决事项”。
聚焦“幸福铜陵我建功”。紧抓发展第一要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顶格服务”,完善政策覆盖,压实各方责任,构建上下联动的协同推进机制。扭住投资这个关键,深入实施“双招双引”首位工程,市级领导担任12条产业链链长,全力以赴抓项目、抓产业、抓发展,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
聚焦“四送一服我尽责”。603名县处级以上干部与1000余家企业建立联系帮扶机制,做实首问负责、说“不”提级管理、企业诉求闭环管理和全程响应等机制,制定“产业人才政策8条”,推动涉企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创新设立政企沙龙沟通平台,顶格倾听、顶格协调企业问题,共收集22家企业诉求42件,已办结34件。
聚焦“乡村振兴我助力”。加强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滞拨闲置整治,及时拨付县区补贴资金5.66亿元,惠及农户132.5万户次。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行动,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增长34.5%,薄弱村全面消除。
聚焦“改善民生我带头”。实施首批市级重点项目12项,市领导领衔办理27项,带动各级实施清单项目236项,累计收集群众微项目2821个,办结2364个。化解723户回迁户超期未安置问题,建成人才(青年)公寓1958套等,群众关切得到及时回应。做好烈士遗属、老年烈士子女工作,发放37名烈属定期抚恤资金118.6万元、162名烈士老年子女定期生活补助资金109万元。
聚焦“社会治理我担当”。开展“千家万户访平安”“向人民汇报创人民满意”等活动,网上线下“开门纳谏”全方位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征集各类意见建议1233条,吸纳整改反馈1176条,解决实际问题1100余个。开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专项梳理攻坚来访来信,国家信访局交办铜陵市信访积案181件,已完成化解170件,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发展就是突破点。铜陵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为载体,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铜陵日报 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