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八斤,男,1962年11月生,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同工。张八斤每天喂食4次,每次约20斤饵料鱼,一年365天风雨无阻。15年来,他已经可以通过皮肤、脾气等微小差异,掌握保护区内每条江豚的身体状况,保护区里的江豚数量也从最初的4头,增加到11头。和悦洲上,居民大多弃岛上岸,张八斤却选择守护一江清水,让江豚留住微笑。2020年9月,当选“安徽好人”。
张八斤
圆润的脑袋,小小的眼睛,微微上翘的嘴角,总是一副微笑的模样。江豚,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数百万年,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淡水中生活,然而受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被称作“水中大熊猫”的长江江豚数量锐减,目前仅存1000余头。
张八斤给江豚准备鱼食
初见张八斤时,他正提着一只装满杂鱼的红色水桶朝着喂食点走。白色的鸭舌帽,一副橡胶手套,一双胶靴,是他给笔者的第一印象。今年58岁的张八斤,是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位饲养员,他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看护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
据了解,长江江豚仅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内,野生种群仅约千余头。目前数量稀少。以前张八斤在长江上跑运输,他告诉笔者,“江豚具有逐浪的习性,上世纪80年代,在江面上还经常能看到看到成群结队的江豚在长江戏水,跟在船只后面玩耍。后来船越来越多了,江豚却越来越少了。”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在铜陵江段活捕4头长江江豚迁至这里1600米长的半自然夹江水域“圈养”,截至目前已经成功繁育7头江豚,种群数量也已经增加到11头。
保护区为了保护江豚的“野性”,江豚生活区里采取半自然喂养方式,每天人工投放食物4次,每次约20余斤,同时,每年还会投放大量鱼苗,让它们自然捕食。
张八斤给江豚喂食
张八斤给江豚喂食
这是今天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喂食时间,当张八斤朝着江面扔下几条饵料鱼时,十余头江豚竞相争食。正喂着,突然他停下手里正准备投下去的小鱼,挑出一条看起来有点不一样的小鱼。“这鱼的刺又多又硬,给江豚吃会对它们造成伤害。”
“我喂它们都15年了,不管刮风下雨,一年365天我都来,这里每条江豚我都认识。它们就像一群精灵,拥有可爱的笑脸。”张八斤指着一条正在吃鱼的江豚说:“这条是2014年生的,那条是2009年生的,这里最大的一头江豚都20多岁了,牙齿都掉了。”
每天喂食后,张八斤都要对喂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每天喂食后,张八斤都要对喂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通过皮肤、脾气等微小的差异,掌握保护区内每一条江豚身体状况,一旦发现有生病迹象就需要及时喂药治疗。“你看那条身上有白点的,它就是得了一种皮肤病,这病来得十分凶猛,一旦不控制这片水域的所有江豚都会被传染。”
目前铜陵市积极引导保护区内专业渔民退捕转产,避免“人豚争食”。同时,该保护区是唯一一个在长江干流对船舶航行进行限速限航管制的保护区。“在保护区内,除了日常人工投喂以外,每年都会投放2万多斤鱼苗,满足江豚的自然哺食,以保证他们的‘野性’。”张八斤介绍,为防止保护区内江豚近亲繁殖,出现物种退化,保护区已在着手江豚去鄱阳湖进行异地交换“联姻”。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编辑点评:曾经繁盛一时的和悦洲三街十三巷如今大多成了残垣断壁,岛上的居民也大多搬上了岸,只有一少部分人还留在岛上。而张八斤就是其中之一。他不愿搬上岸,因为他舍不得这群与他朝夕相处的江豚。他希望将“长江的微笑”一直保护下去。